close

內容採用自公視:
夢想續航

「我們以前在太陽能車隊的時候是,沒辦法講沒辦法。沒辦法就是代表沒辦法去比賽,
我覺得那個時候,你就會養成一個習慣是找方法,而不是想沒辦法。」 ——林松慶
,Gogoro動力系統部門主管

1957年10月4日,蘇俄射上第一顆人造衛星,激勵了一群美國礦工的小孩,

想來自製火箭,最後也打破了小鎮上人人只能當礦工的命運。此一真人真事,

最後改編成暢銷電影《十月的天空》。在將近五十年後、千里之外,台灣

校園裡的一個破舊的鐵皮屋實習工廠中,這個故事成了一場夢想試驗的引線。

台大機械系的鄭榮和教授,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,深感台灣的教育體制缺乏

創造與實作的文化,因此決定「帶學生動手做」,以參加世界太陽能車大賽

為目標,從思考、設計、測試到完工,真正將腦袋

裡的知識,運用到真實生活中的設計。

我看過紀錄片的想法:
台灣經濟真的需要製造業的奮起,與製造業的創新
也唯有製造業的發展,才能支持服務業的持續。

目前台灣好不容易出了一個會做夢也能開始量產的創新產業

(雖然還不完美,還沒真正的獲利)

但是為何很多台灣人不支持這個台灣隊的成立,反而盡是鄙視與嘲笑

。甚至有能力的大廠光X,三X還在阻止這樣的產業壯大(不應該是一起

加入共同壯大嗎?捷安特與美利達都組成A Team打國際賽了!)

台灣還不趁著全球都還在萌芽的電動車產業中加速前進,團結拉大技術

與能力的差距,難道還要跟日本與歐洲大廠比他們最熟悉的燃油引擎嗎?

這時候有人帶頭衝,大廠還在扯後腿,真心覺得台灣還要內耗下去嗎?

政治內耗就已經夠了,產業也在內耗。等歐美與日本或是中國幾年後

做出更好的電動汽(機車),台灣再來代工這也有比較好嗎?

台灣團結在一起不好嗎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